水稻黃葉干尖問題怎么防治?常見原因有幾種?稻農如何分類防治?
經常遇到種植水稻的農民朋友詢問:農技小背簍,我們會經常遇到水稻葉片發黃(包括黃白葉)、葉尖干枯的情況,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平時應該怎么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水稻出現這種情況后又應該怎么防治補救?為什么水稻黃葉干尖后打了藥、噴了葉面肥都不管用呢?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辦?
農村有句俗語說:打石看石紋,醫病看病根。水稻不論是葉子由綠發黃了還是葉尖干枯卷曲了,只要水稻生長不正常則一定是“事出有因”,比如說缺氮、缺鉀、缺鋅、缺硼等缺少必要養分,比如說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噴打不當所造的藥害,比如說高溫干旱缺水、低溫高濕弱光、連續陰雨低溫凍害等惡劣環境影響,比如說栽種過深、灌水過量、曬田過重等田間管理不當,比如說水稻根部中毒受害,比如說薊馬、稻飛虱、立枯病、白枯病、紋枯病、惡苗病等病蟲害危害,比如說水稻生長后期出現了早衰性生理障礙,再比如說水稻在幼苗期、分蘗拔節期、抽穗灌漿期等不同時間干尖黃葉的主要原因也不一樣、全田水稻普遍干尖黃葉和部分水稻干尖黃葉的原因也不一樣。
因此,大家在防治解決水稻黃葉干尖問題時,首先要準確找到造成導致水稻黃葉干尖的“病根”,然后再根據這個“病因”及時去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防治補救。水稻黃葉干尖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大家連具體誘發原因都找不準,就盲目的去施肥、打藥等,不僅治不好水稻黃葉干尖的“病”,反而更容易加重水稻黃葉干尖的程度。
水稻黃葉干尖問題會直接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發育,進而直接降低水稻收獲時的產量和品質。所以,今天這篇文章農技小背簍就給大家梳理一下造成水稻黃葉干尖的14種常見原因,告訴大家水稻上這14種不同原因黃葉干尖問題的防治補救方法。一般來說,水稻在幼苗期、分蘗期拔節期、抽穗、灌漿期都容易發生黃葉干尖的問題,但水稻不同生長期黃葉干尖的主要原因是有所不同的,大家應當注意一下,防治水稻黃葉干尖問題必須“一地一分析”、“因地制宜”的分情況、分原因的進行防治,別因為自己找不準原因、延誤了防治而造成水稻后期減產。
一、水稻苗期黃葉干尖的常見原因及防治解決辦法
(一)脫肥型干尖黃葉
這種情況一般在水稻苗長到2-3片葉時最容易發生,其主要原因是水稻播種育苗前底肥使用不足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時,大家可以及時用40-50克的尿素+50-60克的磷酸二氫鉀連續噴施2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或者及時用高氮型水溶肥連續沖施1-2遍、每隔10-15天沖施一次。
(二)低溫弱光型干尖黃葉
這種情況一般主要是水稻3葉期前后遇到連續低溫陰雨天氣所造成的(如葉片發黃黑褐、葉尖發黃發白、苗株青枯),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正處于離乳期水稻苗,一方面種子養分消耗殆盡而尚不發達的根系不發達不能從潮濕的土壤中吸收足量養分,另一方面低溫陰雨天氣嚴重削弱了葉片光合作用制造合成制造養分的能力,二者疊加就很容易造成水稻苗因為營養供應不足而出現苗株發黃干尖的問題,這種情況在苗期反復低溫或夜間持續低溫的情況下發生的特別多。大家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通過葉面噴施尿素水+磷酸二氫鉀+含鋅葉面肥+蕓苔素內酯或復硝酚鈉的方法,可以在給受害稻苗補充養分的基礎上加快稻苗盡快恢復生長。
(三)溫濕度不適型干尖黃葉
水稻在苗期時遇到苗床溫度過高或過低、苗床土壤太旱或太濕的情況時,會造成稻苗因為徒長、悶根、凍害等原因營養不良而出現葉片發黃發白、黃尖白尖等方面的問題。大家在水稻苗期管理上應該掌握住“白天預防高溫、夜間注意保溫、減小晝夜溫差”、“保持苗床水分穩定、預防土壤過干過濕或忽干忽濕”、“少澆水、多促根、防高溫冷害”的基本原則,一般來說,水稻播種后到1葉前保持溫度25-28度、濕度50%左右即可,2-3葉期保持溫度20-25度左右(2.5葉時最高溫度不能超過25度)、濕度70%左右即可,3葉期后保持20-25度、濕度不低于80%即可。
(四)病害型干尖黃葉
水稻在苗期最容易發生惡苗?。òY狀表現:根系發黑、基部長倒根、稻苗高而徒長)、立枯?。òY狀表現:根部長霉層、根系變褐腐爛)、白葉枯白(癥狀表現:夜間黃綠病斑、葉片出現長條形的灰白色或白色病斑)而造成稻苗出現干尖黃葉的問題,嚴重時會導致全田稻苗大量干枯死亡。防治惡苗病時使用咪鮮胺、咯菌腈、戊唑醇等殺菌劑,防治立枯病可以使用惡霉靈、甲霜靈、惡霉靈、甲霜?惡霉靈、甲霜.福美雙等殺菌劑,防治白葉枯病可以使用噻菌銅、葉枯唑、農用鏈霉素、寧南霉素等殺菌劑,除了根據病害種類及時噴打相應的殺菌劑以外,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加速病苗的盡快恢復。
(五)插秧灌水不當型干尖黃葉
水稻苗栽種到分蘗期如果插秧太深或栽種后灌水過深,會造成水稻苗因為根系缺氧悶根而出現黃葉干尖的問題,或者水稻栽種時如根系懸空會造成水稻苗根系無法從土壤中吸收養分而發生黃葉干尖的問題。這兩種情況大家在種植水稻時也要多加留意避免管理不當。
二、水稻分蘗期到灌漿期黃葉干尖的常見原因及防治解決辦法
(一)水稻缺素營養失調型黃葉干尖
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水稻施肥不足或者施肥不合理所造成的水稻營養失調,一般常見于水稻生長期內缺少氮肥、缺少鉀肥、缺少鋅肥、缺少鎂肥、缺少硫肥等5種情況。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判斷自家水稻黃葉干尖到底是因為哪種肥料使用不足或缺少哪種營養元素所引起的,農技小背簍在此給大家簡單說一下水稻缺少氮、鉀、鋅、鎂、硫等5種營養元素時的癥狀表現。
①水稻缺氮型黃葉干尖
水稻底部的老葉邊緣從葉邊到葉肉、從外圍葉片到中間心葉、從下部葉片到上部/頂部葉片逐漸均勻退綠變淡發黃、葉邊葉尖干枯,最后會導致整棵水稻所有葉片都發黃直到葉片早衰脫落,站在地頭上看就像整片水稻到了成熟期差不多。除此之外,缺少氮肥的水稻還經常伴有生長遲緩、苗株矮小、分蘗稀少、節間變短、葉片狹小、抽穗早而不齊、穗少而粒少等缺素癥狀。
遇到水稻缺氮黃葉干尖的情況時,大家一般每畝稻田追施10-15斤的尿素配合少量的磷鉀肥一起追肥即可有效緩解此種癥狀,缺氮黃葉干尖嚴重的地塊可以適當把尿素用量增加到15-20斤左右。
②水稻缺鉀型黃葉干尖
水稻葉片上會出現黃褐色或赤褐色的病斑,下部老葉的葉尖和葉邊部位會出現黃褐色或紅褐色的壞死焦枯斑點,地下根系稀少且呈黃褐或暗褐色,水稻缺鉀嚴重時,葉片看起來像火燒狀發紅,同時葉片會從葉尖開始順著葉脈慢慢導致整個葉片呈黃褐或紅褐色枯死。同時,缺鉀的水稻一般會伴有苗株高矮不齊、莖稈弱而不壯、抽穗不齊、成穗結實率低、穗小粒癟產量低的問題。
遇到水稻缺鉀黃葉干尖的情況時,大家一般每畝稻田及時追施8-10斤的鉀肥(如氯化鉀)即可有效緩解癥狀。如果是爛泥田、冷泡田所發生的水稻缺鉀,大家應該先把稻田排干水后再去給水稻追施鉀肥。
但大家要注意,如果水稻是缺鉀黃葉干尖,而你有錯誤的認為是缺氮黃葉盲目大量去給水稻追施尿素,那么你施的尿素越多則水稻黃葉干尖情況就越嚴重,因為氮肥使用過多會嚴重抑制水稻對鉀肥的吸收。
③水稻缺鋅型黃葉干尖
水稻缺鋅的典型癥狀就是:按照從苗株下部老葉到上部新葉、從葉片中的葉脈到葉邊葉尖的先后順序,葉片出現退綠變黃白、葉面出現紅褐色病斑、葉邊葉尖紅褐色焦枯的缺素癥狀。同時,缺鋅的水稻一般會伴有苗株矮小、根系不良、分蘗弱小、新葉窄短黃白、后期減產的情況。
遇到水稻缺鋅黃葉干尖的情況時,可以立即使用0.1-0.2%的硫酸鋅或者1000-1500倍的螯合鋅兌水40—50公斤連續噴施2-3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即可有效減輕與緩解水稻缺鋅癥狀。對于土壤缺鋅的地塊,大家可以在播種前使用硫酸鋅水溶液浸種或者在插秧時使用硫酸鋅水溶液蘸根或者在稻苗3-4葉期時噴施1-2次硫酸鋅/螯合鋅。
④水稻缺鈣型黃葉干尖
水稻缺鎂時會減少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而導致水稻葉片退綠發黃或發紅或黃綠相間型花葉,水稻缺鎂癥狀按照從中下部老葉到上部葉片、從葉尖到葉面的順序蔓延發展,而且水稻缺鎂癥狀一般水稻生長中后期發生的比較多。水稻缺鎂時,中下部老葉的葉脈間葉肉會由綠變黃或變褐(葉脈綠色、葉肉黃化但葉片表面不會出現病斑),同時葉尖部位會出現先退綠發黃后百年黃白、葉邊微卷畸形的癥狀。
當遇到水稻缺鎂黃葉干尖的情況時,大家可以立即使用1-1.5%的硫酸鎂溶液兌水40-50公斤連續噴施2-3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即可有效減輕與緩解水稻缺鋅癥狀。
⑤水稻缺硫型黃葉干尖
水稻也屬于對硫元素比較敏感的農作物類型,當水稻生長期缺硫時,一般會表現出生長受抑、苗株矮小細弱、根系及分蘗不足、新葉狹長細窄的問題,同時缺硫的水稻在移栽后很容易出現“坐兜”不長的問題,缺硫的水稻葉片上會出現葉片的葉脈先退綠變黃、然后整個葉片逐步全部變黃的問題。
當遇到水稻缺硫黃葉的問題時,大家可以通過追施含硫的肥料減輕緩解水稻缺硫癥狀,比如說給水稻追施硫酸鉀、硫酸銨等類含有硫元素的肥料。
(二)水稻病蟲害型黃葉干尖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如果發生了比較嚴重的白葉枯病、紋枯病、基腐病、條斑病、惡苗病、立枯病、心腐病等葉部病害,或者發生比較嚴重的稻薊馬、稻飛虱、稻鉆心蟲等葉部蟲害,也會造成水稻出現黃葉干尖問題,大家在發現水稻的黃葉干尖問題是由病蟲害造成以后,可以根據水稻實際病蟲害的類型去選擇針對性殺菌殺蟲劑及時噴打防治即可,比如說使用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去防治薊馬、飛虱,比如說使用惡霉靈、甲霜靈、甲霜?惡霉靈等去防治立枯病等。
關于上述這些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和防治藥物,農技小背簍以前都介紹過多次了,大家想了解哪種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和防治藥物,直接去我主頁搜相應的病害或蟲害名稱就能找到相應文章。
(三)水稻藥害型黃葉干尖
很多農民朋友在稻田噴打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的時候,往往不注意打藥天氣、時間、溫度、濕度等環境適不適合進行打藥,也經常為了提高打藥除草、殺蟲、治病的效果而盲目私自加大用量濃度,如此一來,就很容易導致水稻因為打藥不當發生藥害或藥物中毒而出現黃葉、干尖、焦枯斑的問題,比如說天氣高溫時打藥,比如說干旱時打藥,比如說除草劑直接噴打到水稻葉片上等。
對于因為打藥不當所造成的水稻黃葉干尖問題,大家一方面要及時對水稻反復噴淋清水沖淋洗刷葉片上殘留的藥液,或者全田灌深水或全田排水換水稀釋土壤殘留藥液,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噴打尿素+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脂刺激水稻加速生長發育來減輕緩解藥害危害程度。
(四)水稻根部中毒型黃葉干尖
水稻發生根部中毒而黃葉干尖的常見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硫化氫中毒,一種是有機酸中毒。
①水稻硫化氫中毒型黃葉干尖,主要是因為在稻田中過量使用了含硫化肥或過量使用了未經發酵腐熟的生糞、農家肥、有機肥等所造成的,其主要中毒癥狀表現是——水稻的根系發黑腐爛或呈暗褐暗灰色且有刺鼻惡臭氣味,根基部老葉的葉片由綠變黃褐、葉尖發黃白干枯直至整個葉片枯死(從苗株底部老葉向上部新葉蔓延癥狀)。
遇到水稻因為硫化氫中毒而黃葉干尖的問題時,大家可以通過在往地里增施尿素、氯化銨、石灰氮等無硫肥料,對稻田采取淺水灌溉或干濕間歇交替性灌溉(連續進行2-3次)的方法進行增氧排毒防治補救。
②水稻機酸中毒型黃葉干尖,這種情況在水稻返青分蘗期發生的比較多,水稻有機酸中毒的突出表現癥狀是:水稻根系萎縮不長新根,根系表皮容易脫落或腐爛,水稻苗株矮小、中下部老葉自下而上逐步退綠發黃或黃枯而死。
遇到水稻因為有機酸中毒而黃葉干尖的問題時,大家可以通過立即對稻田排水曬墑增氧排毒、增施生石灰中和及降低土壤酸性減輕稻田中有機酸對水稻的毒害,同時搭配用尿素+磷酸二氫鉀進行噴施(或結合曬田追施氮磷鉀肥料)增加養分提高水稻的抗毒及解毒能力。
(五)水稻生理性早衰型黃葉干尖
這種情況主要與大家所使用的水稻品種有很大的關系,也與大家水稻生長中后期施肥不足脫肥早衰有很大關系。
水稻因為生理性早衰而黃葉干尖時,一般會表現出從植株底部葉片到植株上部葉片逐步蔓延、從葉片的邊緣和葉尖向葉面和葉鞘逐步蔓延的黃葉干尖癥狀,并且水稻上的這種早衰型黃葉干尖大多是全田整片發生(從地頭往田間看全田水稻呈現出下部枯、上部黃、葉尖白枯的現象),葉片表面不會出現任何病斑、菌膿霉狀物。
防治水稻生理性早衰黃葉干尖問題,一方面大家要在種植水稻前盡量選擇抗早衰型的品種,另一方面可以在水稻生長中后期表現出早衰癥狀時及時用尿素水+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脂噴一噴打一打(每隔7-10天噴打一次、連續噴打2-3次即可)。
好了,關于水稻整個生長期內黃葉干尖的常見原因及不同原因黃葉干尖問題的補救防治,今天農技小背簍就暫時先給大家介紹這么多吧,不知你家的水稻黃葉干尖問題是哪種原因造成的?你又是通過哪些方法防治解決的呢?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網站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網站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于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站并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網站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